立春,一起向未来******
作者:刘文嘉
天上春来谁报人,江山气象一时新。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月4日晚在北京开幕,恰逢中国的立春节气。此刻,不知有多少团聚的家庭围炉夜话,不知有多少重逢的朋友畅叙别情。划破夜空的奥运焰火、令人惊叹的开幕盛况,又将给多少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年味”?
我们听到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共鸣。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舞蹈绘出的水墨长卷、千人击缶的壮观场景,曾让世界惊叹中国文化的风采独具;此刻,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传递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烈信念,又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开放包容。当奥林匹克遇上中国年,当开幕式倒计时仪式遇上二十四节气,当“希腊三圣”的哲学遇上孔孟老庄的智慧,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二者之间竟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立春中的冬奥会开幕式,不就是一幅“美美与共”的图景吗?
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水乳交融。
一朵雪花,从1924年的法国夏蒙尼飘到2022年的中国北京,穿起了近百年冬奥会历史;不同年代的竞技镜头,由黑白影像变换为3D场景,折射出人类现代化历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及其先导片传递出了强烈的“由历史向未来”的观感。它不再是一场一般意义上的大型文艺表演,而是以科技的力量、创新的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观看体验、饱满的艺术效果,最终将中国梦与世界梦交汇在一起。它向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具有深厚历史与文化自信的民族,也一定奔涌着创新、开放的活力!
我们感受到了竞技体育与经济社会的此呼彼应。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世界普遍呼唤奥林匹克盛会的到来,因为后者代表着克难攻坚的精神、寄托着同舟共济的热望、凝聚着命运与共的信念。而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一直是中国奉行的政策,更是中国务实的行动。的确,奥林匹克精神主张超越政治分歧、种族隔阂、文化差异,面向未来凝聚起人类的力量,这不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精髓吗?“更快”“更高”“更强”最终是为了“更团结”,这不正是倡导天下大同、民胞物与的中国文化的主张吗?
在中国,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发端”之意;春,代表万物复苏、草木萌发,意味着新的四时轮回已开启。立春中拉开大幕的冬奥盛会,是一种象征,也饱含着期待:冰雪运动日新月异、奥林匹克运动蒸蒸日上、中国华章日新、世界未来可期。一起向未来,就让我们从立春之日出发!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05日 05版)
俄庆祝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80周年 普京出席并讲话******
中新社莫斯科2月2日电 (记者 田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80周年庆典活动2日在伏尔加格勒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
普京当天参观了位于伏尔加格勒马马耶夫高地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纪念馆,在军人荣誉大厅向长明火炬献上花圈,并向阵亡士兵默哀。
普京随后在纪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80周年的音乐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不仅奠定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也为整个二战的胜利夯实了基础。作为伟大卫国战争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将永远载入史册,这座城市已经永远成为俄罗斯人民和生命力坚不可摧的象征。俄罗斯现在再次面临西方的威胁,俄罗斯对自己的胜利充满信心。
他在与社会爱国与青年组织代表会面时表示,没有过去记忆的民族不会有未来。不了解过去就永远没有未来,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珍视的发展和前进的基础。人不能只生活在过去,应当生活在当下并向前看,但是如果不了解过去、不知道生活在哪片土地上、不知道活着要感谢谁,那就没有未来。
当天上午开始,在伏尔加格勒市中心烈士广场举行了阅兵式,1600余名俄南部军区官兵和军事院校学员以及30多件军事装备参加。此外还举行了一系列缅怀和纪念活动、灯光秀和焰火表演等。
伏尔加格勒原名为察里津,1925年至1961年更名为斯大林格勒。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激烈交战,被称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规模、持续时间和参与者人数方面成为二战期间最大的战役之一,被视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转折点。(完)